來源 Web
近期,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。通知指出要培育“種養殖基地+中央廚房+冷鏈物流+餐飲門店”模式,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,加快推進預制菜基地建設,充分體現安全、營養、健康的原則,提升餐飲質量和配送標準化水平。推廣透明廚房,讓消費者吃得放心。該通知將預制菜又推上了熱門話題。
何為預制菜呢?一般指以各類農、畜、禽、水產品為原輔料,配以調味料等輔料(含食品添加劑),經預選、調制等工藝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。通常預制菜需要在冷鏈條件下貯存或運輸,供消費者或餐飲環節加工者簡單加熱或烹飪后食用。
預制菜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供給端和消費端的雙向奔赴。一方面,預制菜的發展有助于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,預制菜產業化發展,相對于其他零批銷售而言,所形成的“訂單農業”訂單量更大更穩定,能極大提升農民的生產積極性,進一步推動種養殖基地規?;?、規范化發展。同時,隨著鄉村振興的各項政策落地,更多的新農人落地鄉村,激發了預制菜源頭供給上的特色和品牌效應。例如集中化、產業化、綠色化高質量養殖的潛江小龍蝦,極具地理標志,通過預制菜占據了廣闊的市場。另一方面,就市場需求而言,隨著日益快節奏的生活,更多的年輕人無暇進行復雜的烹飪,預制菜通過簡單的加熱或烹飪,就能將天南海北的菜系快捷地端上餐桌,無疑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場。毫無疑問,預制菜確實是一頭連著田間地頭,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餐桌,是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、滿足消費升級、關系居民飲食健康的重要產業。
預制菜行業不能“野蠻生產”,規范發展方能致遠。政府監管方面,需著眼公共食品安全,通過嚴格標準加強監管;企業生產方面,要通過標準制定進一步規范生產經營和供應鏈管理,通過質量標準體系建設,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和品牌辨識度。從原材料、加工、包裝、標簽標識、貯存配送、還原度以及食品安全指標等多方面提出明確要求。
預制菜獲得社會認可,消費者需要更多知情權。預制菜作為新興事物,一些消費者的認識不足,簡單的將“預制菜”與“剩飯剩菜”劃等號。改變這一認知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政府和企業可以通過中央廚房生產過程透明化、預制菜展銷會品鑒會等形式宣傳推廣,餐飲行業在消費者就餐前也應主動告知消費者,以免奔著“人間煙火氣”來的消費者在用餐后發現餐廳菜品是用預制菜制作的,感覺受到了欺騙,導致更多的誤解和矛盾。
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化推進,我省縣域經濟的大力發展,交通等基礎設施配套的進一步完善,預制菜行業必然迎來新的風口,為高質量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,為人民群眾更健康便捷的生活增加幸福感。
部分內容有刪減。來源:湖北日報網